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扁桃体息肉 > 预防治疗 > 天鼎穴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天鼎穴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中点。

在胸锁乳突肌下部后缘,浅层为颈阔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有颈外浅静脉;为副神经、颈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处,深层为膈神经的起点。

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天顶,天项,天盖。

大肠经经水受热气化上行于天。

(1)天鼎。天,头面、皮部也。鼎,炉鼎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水受热气化并上行于天。本穴物质为巨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受心部外传之热水液蒸发并上行于天,如鼎内之水被加热一般,故名。(从地球坐标系来看,天鼎在上,何以经水能上行,其理同巨骨穴气血运行之解)。

(2)天顶、天盖。天,指穴内气血所处的部位或运行的方向。顶,支撑也。盖,外盖也。天顶、天盖名意皆指穴内物质为气化之气,对天起支撑或护盖作用。本穴物质为气化后上行于天的阳热之气,阳气的存在,既是对皮部的支撑也是对皮下之物的护盖,故名。

(3)天项。天,指穴内气血所处的部位或运行的方向。项,指穴所处的部位。天项名意指本穴的阳热之气从项部上行天部。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的气化之气。

地部水液在本穴全部气化为气并上行头面天部。

向头面天部传送大肠经的气化之气。

暴喑气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咳嗽、上肢麻木、失语、瘰疬、瘿气等。

天鼎穴,利咽喉,清肺气。

天鼎穴配少商穴治咽喉肿痛;天鼎穴配合谷穴治瘿气。

1.暴喑:天鼎、合谷、间使(《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2.喉痹哽噎,咽肿不得消,食饮不下:天鼎、气舍、膈俞(《备急千金要方》)。3.瘿气:天鼎、臑会、合谷、足三里、天突、天容(《针灸学讲义》)。4.失音嗫嚅:天鼎、间使。

寒则补之并久留针,热则泻之。

天鼎穴,艾条灸5-20分钟,天鼎穴,艾炷灸3-5壮。

天鼎穴,直刺0.5-0.8寸。

坐位,头转向对侧,浅刺0.2~0.5寸,不可向下方深刺。以防造成气胸,按压天鼎时可将臂丛上干压迫于手指第6~7颈椎的横突前缘之间,病人可感到肩顶部和同侧上肢麻木。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并做环状运动,时间宜短。特别注意:因为天鼎穴位接近气管,因此不可用力过度。

(1)用力按压天鼎50次,可缓解扁桃体红肿所造成的疼痛及喉咙阻塞等症状。(2)用中指指腹按摩天鼎,每次1~3分钟,对咽喉和耳部有很好的保养作用,能缓解咽喉肿痛,预防听力减退。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

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于淼()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黄帝内经一聊就懂

▲长按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jqopo.com/yfzl/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