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扁桃体息肉 > 预防治疗 > 菜鸟艾灸入门丨艾灸必备手册

菜鸟艾灸入门丨艾灸必备手册



让我们一起感受金艾传递健康

让我们来一起了解艾灸

以灸法预疾,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意指此法。《孟子》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艾灸不仅防未,甚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本草》载“天下重之,谓之蕲艾”蕲艾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药效为百艾之首,质地以陈年者为佳。据《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效。故艾草又被称为“医草”。

艾灸就是用艾叶作原料,制成艾柱或艾条,在特定的穴位上,以燃烧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一种方法。

艾灸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艾灸则通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艾灸作为一种纯天然的养生调理方法,能够温经散寒、防病保健,受到古往今来民众的喜爱与推崇。

艾灸的起源

灸,是大自然创造的,是和人类一起诞生的,不是某个人的发明;或者说,灸不是被发明的,而是被发现的。远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工具、药品贫乏,但是他们在使用火的时候,不小心用火烤到患处,却能减轻病痛,于是远古的人就发现了可以用火来保健——这就是灸的起源。

普通的火热只能使皮肤表层灼痛,并无温煦散热作用,艾草是一种壮阳之草,是固本正阳、扶正祛邪的一味良药,因此,人们将艾草制艾条或艾柱用于灸法,达到了不同凡响的神奇效果。

在我国古代,使用艾灸保健养生的例子不胜枚举,《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如今,随着人们对艾灸认识的逐渐加深,艾灸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了现代养生保健的一颗闪耀的明星。

艾灸可以“离穴不离经”

中医认为,艾灸穴位遵循的是“离穴不离经”的思想,艾灸作用于人体不是一个点,而是面,是一个穴位区,取穴时可以偏离一点点,只要不偏离这条经脉就行。

也就是说,艾灸灸的是穴位及周围的一个区域,不是单纯地只是穴位的这一个点,这样就避免了找穴不准的困难,只要大致地定位在穴位附近就可以了。

艾烟的作用

艾烟中含有硒,是一种抗癌成份,可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平喘止咳。艾烟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净化空气的作用,可预防传染病。艾烟中的甲醇提取物还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防癌抗衰老。艾烟具有抗真菌作用,艾烟熏对各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艾燃烧时,其所含挥发油会随烟挥发,艾叶挥发油对常见致病菌如肺炎球菌、白色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及乙型链球菌、奈瑟氏菌、大肠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流感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菌作用,艾烟浓度越高对各种的病菌的杀伤力越大。

艾灸养生的原理

消除疲劳,改善睡眠

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来自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加大,更由于种种污染而影响身心,出现郁闷、心烦、急躁易怒、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容易疲劳等,实际上,中医认为这些都是气血不足或经脉不畅造成的。艾灸能够温通经络、消除疲劳、改善睡眠。

养颜润肤,保养全身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肺又为娇脏,很容易感受外邪,一旦肺的功能受到影响,则人的皮肤和毛发都会受到伤害。艾灸燃烧后发出芳香气味,经鼻吸入,通畅气管,泌润心肺,其挥发出来的精油直接作用于表皮,辛温走窜渗透肌肉深层,使气机通调,激发人体正气。通过艾灸,加快体内气血运行,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让人感到由内到外的健康和自然美。

消除冷感,扶阳逐湿

艾叶能祛寒、除湿、通经络。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肤肌肉需要依靠气血的温煦、濡润、滋养以维持生机。现代人普遍寒湿重,用艾灸祛除虚寒毒素,进行的全身养护,预防和改善人体内部隐患,达到治标先治本、标本同治的目的。

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艾灸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代谢能力,从而强壮人体正气。艾灸通过激发人的经络感传现象,促进经气运行,产生循经感传,为正常细胞、免疫活细胞及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输送活化能,同时借助于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能量代谢的紊乱状态,调控人体的免疫力,抑制人体内细胞的衰老。

艾灸保健养生的原理一方面是用热力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等效果。另一方面是借助艾草本身的药力,因为艾草是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所以古人经过千年的摸索,最终将艾草定为施灸的主要原料。

艾灸在现代的药理作用

艾灸疗法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艾灸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灸疗的补益作用在消化系统方面主要是通过对胃肠活动的变化,消化腺分泌的变化等实现的,在对犬的足三里施灸时,发现犬的胃肠活动出现兴奋性和抑制性的改变。艾灸对人体内各种分泌腺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如胃液分析过多者,灸之可抑制胃液的分泌;而胃液少者,灸之可促进胃液分泌。艾灸对于胆汁、唾液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艾灸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临床实验研究发现:灸天突、百会穴后,脑血流图的若干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提示艾灸起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管弹性,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脑循环的改善可加速患者大脑功能和脑细胞代谢的恢复,可提高记忆,改善睡眠,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2)灸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流凝聚,通过《艾灸对健康人血流凝固力影响的观察》课题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可使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灸后1`3小时可见血凝固时间有缩短倾向。

(3)灸疗不仅使施灸部位灼热温暖,局部血容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改变全身的情况,艾条温和灸和艾柱隔姜灸足三里穴时,发现因施灸引起的局部温热或灼痛,皆能很灵敏的反映在右手食指、中指容积曲线的变化上。

艾灸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

实验研究表明,灸大椎穴可明显增加白细胞数量和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的T淋巴细胞(TC)和B淋巴细胞(BC)增加明显,尤以T淋巴细胞(TC)更为显著。说明艾灸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艾灸是怎样把我们身体里的病灶排除的呢?

问题的重点:艾灸如何排出病邪?

艾灸是通过一些日常生理反应,将身体里的病气排出,这也是艾灸后身体好转的一种返病反应,而很多艾灸初学者,由于经验不足,会当作因为艾灸,病情反而加重了,这样他们就会放弃艾灸,很可惜!

1,出汗排湿邪,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2、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起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病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慢慢会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属于皮肤排风邪的一种现象。

3、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4、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

5、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了上火的症状。

6、有的人初次艾灸的,会有口干的症状,没有关系,可以多喝水,降火气。

7、治疗疾病,一定要给疾病一个出路,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径是我们理想的路径。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他会自己寻找出路。

8、有的反应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刮痧。

9、艾灸的走串,遇到这样的很正常,也不要大惊小怪,有艾灸的通串就比没有要好,经络的通串,提示经络疏通的是否通畅。

10、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有的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这些都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和消炎,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候,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不要害怕,有上述疾病的人建议经期艾灸,给疾病以出路,月经期就应该是排出的路径。

11、大姨妈出现暂时性失调,如提前,推后,经量增加或减少,经血颜色有改变,有褐色,黑色,暗红色血块排除。特别是有妇科问题的人,本身月经就不调的人,艾灸后,大部分人都会在大姨妈上有上述反应。

12、经过几次艾灸,或一段时间的艾灸后,有的人会表现出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的季节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阳虚的厉害。所以艾灸是一个慢功夫。

金艾烛——艾灸的传承与创新

陈艾:

纳合生物以国粹中医独有的匠心精神,将继承国粹中医传递健康为己任,甄选李时珍故里,湖北蕲春特产蕲艾。并充分研究古老的艾草文化,根据病症需要,选用陈年艾草,

工艺:

纳合充分研究古老的艾草文化,根据病症需要,选用陈年艾草,经过选材、筛选、敲打、提纯、晾晒、成型等步骤,用传统制艾工艺。

纯度:

金艾产品根据病症需要,制作25:1、30:1和35:1的高纯度、高品质的黄金艾柱,具有燃烧速度快、热力温和稳定,金艾坚持选用三年陈、五年陈艾绒,以达到不伤经脉的目的,

科技:

同时致力于将艾灸更能满足现代日益快节奏的生活。将现代科技与古老的中医文化进行完美结合,采用倒压力技术,将热力及艾烟源源不断的压送至穴位,以达到持续不断刺激穴位的目的,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

选材:

此外,金艾升级产品选用的底座是白色透明PC,为一级药械标准,阻燃锡纸使燃烧杜绝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产生,此外,金艾精益求精选用的双面胶是一级防过敏胶,分为三层,是目前市场上独一无二的,都是从保护我们消费者权益出发,一定要擦亮眼睛哦。

艾灸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但是传统手持艾条的艾灸方法由于易烫伤、施灸面积小、费时费力等弊端,并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而金艾一举解决了这所有的麻烦,相比传统灸法使用更便捷、作用更集中,并且能同时在不同部位施灸,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效果也更加显著。

金艾烛——使用说明

第一步:打开盒子拿出金艾,第二步:揭下双面胶,第三步:点燃艾柱,第四步:贴到病症相应的穴位。

针对您的病症,您可以咨询我们的金艾健康使者,同时,每个产品手册中都有病症针对的穴位,您可以下载APP灸大夫,找到相应的穴位进行施灸。

如图,即为感冒的后背灸法。

金艾自灸病症与取穴

一、呼吸系统

感冒:印堂、太阳、迎香、大椎、风门、肺俞

咳嗽:天突、膻中、大椎、风门、肺俞、合谷、足三里

咽炎:天突,大椎

急性气管炎:肺俞、定喘、合谷

慢性气管炎:肺俞、膻中、脾俞、膏肓俞、太渊、合谷、足三里

支气管哮喘:定喘、肺俞、膻中

肺炎:膻中、神阙、中脘

肺结核:肺俞太渊三阴交、膏肓俞、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肺俞、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过敏性鼻炎:印堂、迎香、大椎、风门、肺俞、合谷

扁桃体炎:扁桃体点(艾灸,吮痧)、大椎(艾灸,吮痧)

退热:大椎(先拔罐再艾灸疗效更佳)

二、血管系统

高血压:足三里、曲池、涌泉、百会、悬钟

心绞痛:心俞、至阳、厥阴俞、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心俞、太渊、厥阴俞

贫血:足三里、气海、关元,血海

三、消化系统

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俞、足三里

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胃痛: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

反流性胃炎:用化脓灸的方式灸中脘、足三里,丰隆艾灸

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俞

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急性肠胃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十二指肠溃疡: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为主,胃俞、脾俞、肝俞为辅

便秘:天枢、大横、气海、关元、大肠俞、支沟

脱肛:长强、百会、足三里

脾胃虚,肝气不足:中脘、脾俞、肝俞、肾俞、足三里

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胆囊息肉: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四、运动系统疾患

颈椎痛:风府、天柱、风池、肩井、大杼、天宗阳陵泉、悬钟

落枕:风池、肩井、阿是穴、风府、至阳、外关、阳陵泉、悬钟

肩周炎: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压痛点

腰间盘突出:脊中、肾俞、命门、腰俞、痛点

膝关节痛:患侧梁丘、鹤顶、双膝眼、足三里、血海、阴陵泉、阳陵泉、委中、承山

风湿性关节炎:大椎、大杼、腰俞、肾俞,风市

五、内分泌疾患

糖尿病:关元、气海、胰俞、三焦俞、阳池、足三里、三阴交

肾虚:中脘、关元、肾俞、足三里、八髎穴

前列腺炎:关元、曲谷、肾俞、命门

阳痿:中级、三阴交、肾俞、命门、次髎穴

遗尿:神阙、气海、关元、肾俞、足三里

尿潴留:三阴交、中级、膀胱俞

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中级、肾俞、三阴交、关元、志室

早泄:关元、中级、八髎穴

六、妇科疾患

痛经:中脘、神阙、天枢、气海、关元、中级、归来、子宫、三阴交

霉菌性阴道炎:关元、中级、子宫、归来、三阴交

宫颈糜烂: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长期灸)、三阴交

子宫肌瘤(功能性出血):关元、子宫、三阴交、隐白

宫颈炎:关元、带脉

乳腺增生:膈俞、胆俞、患侧肩井、天宗、膻中、患侧屋翳、乳根、足三里、丰隆、患侧血海、太冲、侠溪

更年期综合症:心俞、肾俞、气海、关元、内关、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太冲

失眠、多梦:三阴交、百会、神门、安眠穴、涌泉

注意:因中医学里病因不同施灸穴位需有所不同,如有疑问,可咨询我公司在线中医。

金艾施灸注意事项

1、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躯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艾灸的补法,温灸,火灭后按摩穴位;泄法,开其穴,起消散作用   3、强壮男子虚症实症顽症,皮肉深厚处,宜施金艾最少三壮;型衰体弱久病虚症慢性病,宜少壮。   4、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心经区,阴部及重要经腱,关节活动处,不宜施直接灸,隔姜灸,以防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   5、婴幼儿的卥门不宜直接灸 注意:以下情况最好不要施灸: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金艾施灸禁忌

饭前后1小时,不宜施灸。

激烈运动后不能施灸。

孕妇禁灸。

身体发炎破皮部位禁灸。

极度疲劳、过度饥饿、太渴、醉酒、妇女月经期,不宜施灸。

施灸后多4-6小时内艾灸部位不宜碰水、吹风。

施灸期间不吃寒凉食物:如西瓜、香蕉、螃蟹、冷饮、凉茶等。

那么,人体那么多穴位,菜鸟们怎样才能很快入手呢?掌握哪些穴位就能轻轻松为自己施灸呢?下面就让小金带大家来认识一下一些基本的穴位吧!

干货分享

艾灸人体黄金保健穴位

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肚脐,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艾灸神阙穴可以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还能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

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是说气海穴有强壮全身的作用。临床验证,气海穴确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及防卫功能的作用,对先天体质虚弱、后天劳损太过者有很大的保健作用。

关元穴

关元穴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从古到今都把此穴作为保健要穴,艾灸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

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命门有“生命之门”之称,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消化、吸收与运化,以及水液代谢等都有促进作用。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是人体保健的要穴,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现代研究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消化道内腔径等作用,有效调理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证,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

足三里穴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此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足三里是全能养生穴位,在民间就存在“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俗语。中医认为,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三阴交穴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三寸。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有调肝补肾、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三阴交一直被称为女人的保健穴位,因为艾灸这个穴位,可以帮助保养女性的子宫和卵巢,还可以养颜美容,让皮肤变得更加光滑水嫩,同时还能帮助调理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如果每日坚持艾灸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改善体质,增强防病能力。

菜鸟们,看了这篇文章,你就是金艾的健康使者啦!轻轻松松做艾灸,健健康康传递艾!

⊙版权声明:文章为金艾烛订阅号独家撰写,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穆丹

⊙本订阅号旨在传播中医养生知识,欢迎留言。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注:可扫描下方







































乌鲁木齐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焦性没食子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jqopo.com/yfzl/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