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扁桃体息肉 > 推荐医院 > 家长的纠结孩子的扁桃体该不该切掉
家长的纠结孩子的扁桃体该不该切掉
这是值门诊经常被孩子家长问及的问题,有时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轮番来咨询,想利用门诊时间给他们讲明白,真是很有难度。经常由于治疗意见不一致,弄得家庭不和谐,甚至上升到“局部战争”。有的孩子妈妈在下决心给孩子做手术前,夜不能寐、食不知味。家长在纠结,孩子在和病魔的斗争中成长,有一天某位家庭成员终于忍受不了病魔的嚣张,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力排众议,一定要斩杀病魔,切掉有病的扁桃体,从此孩子的身体才得以在舒缓的环境中成长。由于这种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疼爱,很多孩子不是在最佳的时机做的扁桃体手术。每到这种局面,我也痛思医患沟通的难点,我奉劝我的同行在决定切除一个孩子扁桃体时,一定要慎重!同时想写科普帮帮孩子的家长,在对抗病魔面前和医生结伴战斗。
孩子的扁桃体确实非常重要,大夫不会随便决定切掉一个孩子的扁桃体,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有理智的抉择。
我给大家链接专业的文章,我们共同科学选择治疗方案。
·专家笔谈·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适应证的免疫学基础殷明德南京医院现代免疫学揭示了扁桃体是免疫防御器官,对身体有保护作用。儿童期扁桃体的免疫防御作用比成年期重要得多。在7~8岁以前扁桃体对机体的免疫防御是必不可少的。出生时扁桃体很小,缺乏生发中心,但随着从母体获得抗体的消失,扁桃体和腺样体增大,到5~6岁由于感染的影响,其增大达最高峰,然后逐渐变小,到7~8岁时止。所以,幼年期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是正常现象,很可能是免疫活动的指标。所以对8岁以下的儿童切除扁桃体必须十分慎重,除非存在绝对适应证,如难以控制的频繁发作的咽峡炎或内脏并发病、败血病性咽峡炎、阻塞性肥大等。
1.儿童期卡他状态,届时可自行缓解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中耳感染、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胸部感染,称之为“儿童期卡他状态”或“卡他性儿童症候群”,这种儿童称之为“卡他儿童”。这是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在发育成长过程中经呼吸道反复感染,刺激免疫因子产生,逐渐建立自然抵抗力和免疫功能。到8岁以后,免疫系统发育渐趋成熟,发病率即骤然下降,所以在青春期前(约10岁)可以期待上呼吸道感染的自行缓解。儿童期卡他状态是非特异性的、自限的、能自行缓解的良性过程。这是儿童在发育过程中自然而正常的现象,通过2~3年的反复感染,建立自然抵抗力,到7~8岁时自行缓解,一般不需手术治疗。最好用一些简便且安全的治疗措施,如症状疗法、强壮剂、免疫增强剂,阳光照射、生活规律、穿着合理、充分睡眠,呼吸新鲜空气,适当注意营养和体育锻炼等,使其顺利度过儿童期卡他状态。2.对变应性儿童。不可草率手术.扁桃体切除术只能是为了清除感染灶,对变态反应是无效的,它既不能预防,也不能治愈变应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儿童期变态反应高发,据统计4例儿童中就有1例有变态反应。一般所谓“单纯性扁桃体肥大”往往是变态反应所致,因此手术切除应慎重考虑。临床研究证明,在变态反应情况下,扁桃体切除术的后果是不但原有的变应性疾病不能治愈,而且增加了上呼吸道感染包括中耳炎、鼻窦炎等的发生率,变应性疾病如变应性气管炎、哮喘等的发生率亦增高了。值得注意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和上呼吸道变态反应往往难以鉴别诊断。特别在儿童,上呼吸道变态反应常表现为鼻塞、频繁的“感冒样”发作、浆液性中耳炎、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以及听力减退,往往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而行扁桃体切除术。对有症状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应询问其变态反应史,有阳性病史者作皮肤点刺试验或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儿童腺样体切除术前辨认症状是否由变态反应引起很重要。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能缓解腺样体肥大症状,最近报道短程口服皮质类固醇,继以长期口服抗组胺药和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可缩小腺样体和缓解有关症状。3.反复发作扁桃体炎。应注意排除免疫缺陷.研究发现,反复发作扁桃体炎的10岁以下儿童常有免疫缺陷,但很多儿童未被诊断为免疫缺陷,仅仅考虑或接受扁桃体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术未必能使这些儿童受益,因为扁桃体切除术只解决免疫缺陷的临床表现,并不能治疗免疫缺陷本身,而手术却已从有免疫缺陷的患儿身上切除了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免疫球蛋白源。因此,对于反复发作扁桃体炎而有免疫缺陷的患儿,治疗原则应该是避免正常扁桃体组织的进一步丧失,尽可能保留残存的扁桃体组织并改善其功能。总之,在8~10岁之前,只要能控制扁桃体炎的发病,就应尽一切努力保留扁桃体。可用免疫制剂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生素连续疗法,同时要避免病毒感染、变态反应、疲劳、应激状态等。如内科疗法不能将急性扁桃体炎控制在每年发作3次以内,表明保守疗法失败,就要考虑施行扁桃体切除术了。4.阻塞性扁桃体肥大。推荐单侧切除术.无症状的单纯扁桃体肥大本身并非切除术的适应证,因为儿童时期扁桃体肿大是正常的,还可能是免疫活动的指标。一般所谓“单纯性扁桃体肥大”往往是变态反应的结果。但儿童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过度肿大可引起卜呼吸道梗阻,继发吞咽、呼吸或心脏障碍,如肺泡换气不足或肺心病,这是切除术的绝对适应证。但儿童时期显然需要淋巴样组织,大量加以切除对儿童不利。对这种患儿我们施行单侧扁桃体切除术。这样,既解除了上呼吸道机械性梗阻,又适当保留了免疫功能;如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可施行全部或部分切除术。从最早的扁桃体、腺样体联合切除术到扁桃体切除术和腺样体切除术分别作为2项独立的手术,发展到单侧扁桃体切除术和扁桃体、腺样体部分切除术,标志着人们对扁桃体临床免疫学认识的逐步深化,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术式也更趋合理化,特别对儿童期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应持慎重态度。5.病灶性扁桃体。应及早切除.如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全身疾病的感染病灶,如低热、风湿性疾病、某些皮肤病、肾炎、脓毒血症,一经确诊,就应及早手术,彻底清除病灶,以免病情继续发展。这是因为扁桃体病灶感染时,扁桃体成为开放门户,细菌感染、病毒性炎症产物等抗原可经扁桃体不断进入机体导致免疫性疾病。不过在临床实践中如何确诊扁桃体为感染病灶常是有困难的,有时需要根据扁桃体切除术后的疗效来判断。目前国内公认的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证为:当扁桃体极度肥大,影响了通气、发声、呼吸和吞咽时;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前1年发作6~7次,或2~3年来每年发作3次,明显影响患儿身体发育或日常生活;已有肾炎、风湿病、关节炎等并发症,即使发作次数不多,为了清除病灶,也有必要手术切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