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扁桃体息肉 > 手术禁忌 > 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样隆起布氏腺增生
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样隆起布氏腺增生
经常有病人拿到胃镜检查报告单大夫,我这十二指肠里长的是息肉么?需要处理它么?会癌变么?
在胃镜检查过程中,有小部分患者的十二指肠球部发现息肉样的隆起,表面腺体结构正常,可伴有中央凹陷,呈线形或者小孔样改变,如下图:
十二指肠这种息肉样改变叫Brunner腺增生症/布氏腺增生。为十二指肠粘液腺布氏腺体的异常增生。多发生与十二指肠球部,降部也可见,少数发生于空肠及回肠。其发生原因尚未完全明了,认为其发生可能与十二指肠炎症及高胃酸分泌造成的反应性增生有关。
布氏腺为十二指肠粘膜下层的粘液腺,可延伸至粘膜固有层,开口于Lieberkuhn陷窝中,可分泌蛋清样、粘稠、富含黏蛋白的粘液,并含有碳酸氢盐及上皮生长因子(EGF)。其作用可能是对抗胃酸,保护十二指肠粘膜,促进十二指肠血液循环及上皮修复。
布氏腺增生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常因胃镜检查被发现。在内镜下表现为十二指肠粘膜上有结节样或息肉样改变,与其他隆起性病变如息肉不易鉴别,可通过内镜下活检病理检查确诊。其病理分型分为三型:1.弥漫性结节性增生型;2.孤立性散在结节;3.单发瘤样增生型。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成年人男性多见。一般无不适表现,少数患者可伴有胃酸分泌过多造成的烧心、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间断黑便、溃疡病样不适。个别患者可因瘤体巨大产生梗阻症状发生呕吐、呕血。
本病恶变极罕见。故无症状者无需进行治疗,有明显症状者可行内镜下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