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扁桃体息肉 > 手术禁忌 > 胃息肉看完这篇文章就够了1
胃息肉看完这篇文章就够了1
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医学标准术语是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通常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表面常较光滑,如下图所示:
通俗的说,就好比皮肤上长出的漂亮的瘊子,可以是一个独行侠占山为王,也可以是梁山将,甚至是群魔乱舞。
它们有的天良未泯,有的丧尽天良。
它个头大小不一,小的如小米粒,中的像绿豆,大的如花生米,甚至像核桃。
如果长了数不清的大小不等的息肉,那就是胃息肉病,这大多是出身不好,与基因有关。
一、长了胃息肉,
要知道它是哪个洞里的妖精?
大体上可以分为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特殊息肉这几种。
01
腺瘤性息肉
约占胃息肉的10%~25%,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较大(>2cm的广基息肉)、绒毛状腺瘤、伴异型增生者恶变率更高。
这个家伙是潜在的杀手,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加上不注意生活细节,终有一天会发展为腺癌。
所以,对这些息肉决不能姑息养奸,一经发现,格杀勿论,并要定期复查,只要他一露头,就切,犹如剿匪,务必斩草除根。
02
增生性息肉
大部分胃息肉属于这一种,一般不会癌变,但是可能会带来消化道症状;有大约0.4%~1.76%的癌变几率。这在医学上属于小概率事件,不必担心。
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大约40%的会完全消退。
但是,作为消化科医生,还是提醒你,尽管它一般不会癌变,如果比较大(>2cm),还是要切除为好。
03
胃底腺息肉
胃底腺息肉又叫Elster囊肿,分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种。
前者可能和长期用”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药物)有关,是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志之一,异型增生灶发生率<1%,所以基本不会癌变。
后者大约25-41%会发生不典型增生,两者在内镜下难以区别。
04
特殊的胃息肉(比较少见)
①错构瘤性息肉,:多发于胃窦,常为单发,无恶变倾向。
②异位性息肉:多为良性。
③家族性息肉病:胃部的多发于胃窦,约5%为腺瘤性;约50-90%的患者存在于十二指肠腺瘤和壶腹部腺瘤,多为恶性。
二、长了胃息肉自己未必感觉到
其实很多人长了息肉根本不知道,因为大多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偶然胃镜检查时发现。
有的可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或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慢性腹泻等症状。
如果息肉表面糜烂、溃疡,可以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
较大的息肉可以阻塞于幽门或息肉样胃窦黏膜滑入十二指肠,则可以出现幽门梗阻症状。
三、只有部分腺瘤性息肉才会癌变
很多朋友发现息肉后,大都比较紧张,我接诊的一个女病人甚至当场大哭不止。
其实,胃息肉的绝大部分是良性的,可以和你相伴终生。只有做腺瘤性息肉,才会癌变,而且也不是%。大可不必紧张。
胃息肉发生癌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部位、上皮间变程度、年龄以及地区和种族等。
01
息肉的大小
呈正相关,即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
直径小于1.0cm的有蒂息肉癌变率小于1%;
直径在1~2cm者癌变率通常为10%;
直径大于2cm的癌变率通常为50%。
02
息肉的组织学类型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其中管状腺瘤的癌变率为1%~5%,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约为10%~60%,而混合性息肉癌变率则介于两者之间。
也有人将息肉发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称之为原位癌,这时异常细胞仅局限于上皮的表面而未侵犯到腺体的基底膜。
03
息肉的形态
有蒂息肉癌变率较低而无蒂息肉癌变率高。
息肉表面光整者癌变率小于5%,呈乳头状者约近35%,呈菜花状或分叶状者约为50%。
无蒂息肉如表面不光整且呈中凹花坛状易癌变。
04
息肉的部位
胃息肉的多发部位是胃窦约占65%,其次为胃体部约占20%。
此外,一般认为多发性息肉的癌变率高于单发者;
年龄越大息肉发生机会越多癌变率越高;
腺瘤存在的时间越长,癌变的危险性越大。
05
多发性息肉的恶变率比单个息肉高
06
增生性息肉极少恶变
也叫炎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属于胃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的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左右。
所以,胃息肉一经发现,必须取活检,以证实息肉是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以绝后患;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