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扁桃体息肉 > 疾病百科 > 求你们了,少给孩子吃点吧
求你们了,少给孩子吃点吧
每个身为父母的人都恨不得把自己能提供的一切都送给孩子,即使没有那么丰厚的物质条件,哪怕是自己舍不得吃,也会省下来留给孩子。也许这是下一代得以茁壮成长的有利条件,但是,如果孩子吃得太多就很可能长成小胖子。虽然孩子小时候长得肉嘟嘟的很可爱,但是在他们的身体里,不健康的种子却在悄悄萌芽。
一个护士朋友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情:
有个小患者的手术被迫临时取消了。原因是手术前一天,主治医师和护士再三叮嘱过小患者的家属,过了晚上十点不要给孩子吃任何东西。然而孩子的奶奶还是偷偷给孩子喝了牛奶,医生知道后只好取消手术。患者家属还在埋怨:怎么不早点告诉我们后果呢?患者奶奶也一直说:我怎么知道牛奶也不能喝,牛奶跟水不是一样么……
这位护士朋友说完还叹了口气:怪不得孩子那孩子小小年纪就有严重的肠胃疾病,家长再心疼孩子,也不能体现在拼命给孩子吃东西上啊。医院的孩子,很多都是小胖墩。家长们还觉得孩子肉乎乎的可爱,能吃不能吃的都给孩子吃。
朋友说的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都这么大的人了,每次给家里打电话父母总会叮嘱一番:多吃点多吃点;在外面一定要吃好;吃饭千万不能糊弄,下次回来我看你胖没胖!
在不少父母眼中,孩子能吃,长胖了,说明孩子营养均衡、健壮、能长大个,说明自己养育的成功;孩子不能吃,偏瘦了,说明孩子肠道不好、身体不好、营养不良、抵抗力差,更说明自己养育失败。
在这种观念下,中国的孩子都被“不许剩饭”、“快点吃、多吃点”这样的话语霸凌着童年。也是在这种观念下,中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肥胖国。
每天给孩子家长交代护养问题,说的最多的就是:给孩子少吃点吧!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我家孩子吃的不多呀,宝宝吃的很少了,孩子那么瘦、不吃怎么行……似乎都很有理,让我往往是无言以对。
真的不知道,你们要给宝宝吃进去多少才算多。现在的生活条件确实好,各种食品相当丰富,牛奶、奶粉、米粉、鸡蛋、鹌鹑蛋、肉泥、鱼虾、各种水果、零食等等,好多好多。几个月的孩子,高营养的事物不断的吃,超过了孩子脾胃的运化能力,已经积食了、发烧了、便秘了、扁桃体肿大了,还说吃的不多。确实,孩子吃的不多,那就是你们喂得太多!
很多婴儿的家长,孩子只要哭,就会给喂奶,白天如是,夜间更是。有的宝宝夜间就含着乳头睡,醒来就会吸奶,就像个水龙头,一夜不停的吸,你想想他能吃进去多少?也有的宝宝家长会在孩子临睡前给冲一壶奶喝,我说你怎么不自己试试,睡觉前灌两碗稀饭是什么感觉?孩子的胃肠昼夜都在工作,得不到休息,最后受伤的还是孩子。我们临床中发现一些很小的孩子就有伤脾胃的表现,比如山根青筋,比如舌苔白厚,比如脸色萎黄等,这种生怕孩子吃不多的喂养方式应该就是主要原因。
这样的宝宝也已经形成一种反射,只要哭就有奶吃。对于孩子的身体,对于孩子的性格,都是一个及其不好的习惯。好多家长会说宝宝脾气很大,这个脾气,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你亲自惯出来的。哭一哭怎么了?那个孩子不哭能长大?
到了可以添加辅食的时候,可算是有了疼爱的机会了,小点的奶粉,米粉,肉泥,鱼泥等。大点的各种肉、海鲜、鱼虾蟹一起招呼。甚至会给各种蛋白粉,补品等,也不管孩子脾胃能不能承受,反正是喂进去了。中国孩子的脾胃,真的只适合喝点小米粥,吃点细面条,来点新鲜菜叶,最好了。三岁之前不食肉,这是古训,中国人遵循了上千年。牛排肉食那是西方人的习惯,北方游牧民族的习惯,对于大部分中国宝宝,不适合,因为,我们的孩子就没有进化出那么强健的胃!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是中医儿科护养的千古名言。三分饥,不是让饿着,是给与适度的饮食。小儿脾胃本来虚弱,身体发育需求还大,幼儿又不知节制,遇到可口食物则易超量食用,家长如不加以引导控制,任其暴饮暴食,甚至刻意让孩子多吃,导致脾胃负荷过重,久之则脾胃受损。保持三分饥,吃个七分饱,则脾胃机能旺盛,胃肠运化迅速,食物吸收良好。三分寒,也不是说让孩子冻着。小孩肌肤柔弱,如经常厚衣包裹,不见风日,动辄汗出,汗出表虚,风邪易入。穿着略薄,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则能适应气候变化,不易感冒。
肥胖的孩子,并不是真正的健康
早在年,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就专门刊登过关于中国肥胖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中对中国儿童的高肥胖率的表述是“尤其令人不安”:
20岁以下的中国男孩中,有23%超重或肥胖,女孩中该比例为14%。这些数字远远超过了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其他高收入国家,儿童肥胖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癌症。
当我们排除遗传、疾病等因素,孩子偏食、营养过剩、经常吃零食等肥胖因素都与家长们的不科学养育有关。
有些孩子已经是肥胖的体重了,当提醒家长应该控制孩子饮食的时候,家长会说:“没办法,他就是爱吃嘛。一会看不住,你看,一个大鸡腿吃进去了”家长说这些的时候,甚至颇带有一些自豪的神色。还有一些家长会说:“没办法,就是爱吃肉。素菜一口不想动,就是不爱吃。”说完宠溺的看着孩子。
其实小孩子,胖一点瘦一点,只要不影响健康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孩子因为肥胖引发了相关健康问题,做父母的,就一定要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回来。至于说没有办法的家长,真的是没办法呢?还是没决心呢?
如果孩子偷吃的不是鸡腿,而是发霉的剩饭,家长们有没有办法出手阻止?当孩子一口都不想动的,是他生病时必须服用的药物,家长们有没有办法让他吃下去呢?既然为了孩子的成绩可以费尽苦心,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们也一定可以有千方百计。
肥胖的孩子更容易懒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观察过,肥胖的孩子,并不像传统印象中的那样,有力量、爱劳动,反而常常是比较懒惰的。
这并不是孩子故意犯懒,而是孩子一旦过度肥胖,体脂肪比例就会增高,酸性代谢产物排泄不充分,表现就是经常感觉疲困乏力,贪睡,不愿活动;又因为肥胖导致水、糖、脂肪代谢紊乱,常常会表现为嘴馋而特别贪吃。这样就容易促成孩子惰性的养成。
当孩子变得既贪吃又贪睡,形成越来越胖,越胖毛病越多的恶性循环。越是肥胖,越是贪食,越是懒惰,越不愿运动,失去儿童那种天真活泼好动的天性。这样的孩子,长大后90%会变成大胖子。
更可怕的是,这种懒惰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甚至可能延伸到精神层面。早前就有研究表明,肥胖的人比之正常人在智力方面是有差异的,在医学上有记忆丧失的说法,对于肥胖患者来说,他们记忆丧失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三倍。孩子在课堂上犯困,在课堂外犯懒,学习成绩自然也就很难跟上进度,更谈不上力争上游。
肥胖的孩子常常都会伴随着自卑
孩子也是有审美能力和自尊心的。外界所说的胖人开朗乐观,其实并不是全部的真相。也许一部分肥胖者可以拿自己的体重自嘲,但多数人还是介意的。而这种介意,在孩子身上表现会更为明显。
当你带着孩子去买衣服,走进一家店,孩子很喜欢一件衣服,然后想试一下,那个服务员打量孩子后,用很抱歉的语气说:我们没有这个号的时候;
当你带着孩子乘电梯,其他人都努力往里挤一挤,给你们留出空间,可是电梯超重声滴滴想起的时候。
当你的孩子发现自己跑跑跳跳都比不过自己的同龄人,运动会的项目班级只想让他参加拔河,并把拔河的绳子绑在身上的时候;
当孩子被同学、朋友甚至自己的家长有意无意的贴上“胖墩”“肉虫子”这样的标签,还要学会习以为常,甚至要报之一笑的时候……
总有某一个时候,孩子的内心是在哭泣的。也许家长不一定看得见,但是家长应该对这种伤害有所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自卑,不愿意与他人打交道,变得孤僻、内向。
不知道每天只想着怎么让孩子多吃一点的家长有没有想过,在8岁时强迫孩子吃饭,在孩子18岁时,他可能要一圈一圈的操场上夜跑,一边跟自己较劲:你这个废物,连体重都控制不好,还怎么控制人生!
“一方面家长倾其所有的关爱着孩子,另一方面,他们的简单和无知却在伤害着孩子,而浑然不自知。”父母们的饮食意识,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只是给孩子多吃饭并不是真正的养育,而是单纯的养。科学饮食、健康饮食,不让孩子因为饮食问题而营养不良或体重超标,才说得上是真正的为了孩子好。正如教育家徐特立的那句名言:有健康才有未来。
最后还是得告诫各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孩子少吃点!!!孩子的胃真的很小,现在的孩子,没有饿坏的,只有撑坏的!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看的好白淀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