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扁桃体息肉 > 疾病百科 > 三伏灸,现在不灸,更待何时错过要再等
三伏灸,现在不灸,更待何时错过要再等
为什么要做三伏灸?
身体虚(先天、后天)→体寒→湿气→凝→瘀→堵→肿瘤(生病)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最基本的逻辑关系。
那么堵是堵哪儿?是堵在经络上。
三伏天,不仅是外在气候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是人体自身阳气最旺的时候,这时做艾灸,就是利用“天之阳、地之阳(艾灸)、人之阳”三重合力,固本扶正,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瘀阻经络,此时艾灸可以最大程度获得治疗效果。
因此:三伏灸是所有艾灸人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古人的三伏灸值得推敲:
清朝名医张璐在《张氏医通》里明确提出三伏灸的概念。
“三伏”是指三个农历节日,实际上古人的三伏灸就3次,也就是年的”7月17号入伏、7月27号中伏、8月16号末伏“;并且是针对跟肺经相关的一些疾病,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经常性感冒、咳嗽的艾灸治疗。
医院里开展的天灸项目---三伏灸,也就按时灸,坚持的话就会看到效果。
我们先不说1年,只说一个三伏灸期间坚持灸,就能够把潜伏在肺经里的阴寒湿邪排毒体外?!取得冬病夏治的伟大胜利?!
我的回答是:效果是有!但是对于“阳虚”如此严重的现代人来说无异于望梅止渴!
因此,对于艾灸人来说,老老实实的艾灸是获得健康的根本!不要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想法!
艾灸难吗?一点不难!
你认认真真的艾灸3个月后,你就觉得简单了。“艾灸是一个简单的活,不过手熟罢了!”,不会比你做三顿饭难,做饭还要变花样,艾灸不需要。
三伏灸能治疗哪些疾病
1、妇科问题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子宫肌瘤、不孕不育,小叶增生、产后腰痛、女子宫寒等。
2、男科问题
男子阳痿、早泄等。
3、骨关节问题
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滑膜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陈旧性扭伤等。
4、胃肠问题胃寒、胃痛、胃炎、肠胃腹泻、结肠炎、腹部凉怕冷等。
5、呼吸系统问题
咽炎、气管炎、哮喘、鼻炎、鼻息肉、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6、体质弱问题面色晦暗、体弱怕冷、手足发凉、失眠多梦、体质弱挑食、经常感冒、老年畏寒症等。
7、面部美颜问题
肤色晦暗、黄气、色斑、黄褐斑、痘痘等。
三伏灸如何取穴?
扁鹊说过“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如果你身体很健康,但又很喜欢艾灸,那么你可以选择:大椎穴、肺俞穴、中脘穴、肚脐、关元穴、足三里“这些穴位里的几个做做三伏灸。
每周艾灸2-3次,每次每个穴位艾灸20分钟。
肚脐、肺俞穴最好作为必灸穴位。当然入伏的那3天一定记得灸!
如果你已经有病在身了,那么你继续按照你现在每天艾灸的穴位做三伏灸。可以适当的减少艾灸的火力及艾灸时间。
三伏天阳气太盛,加上艾灸助阳,容易将你身体里的虚火挑动,所以晚上泡泡脚后,搓搓整个脚底板各50下以上很有必要。
三伏灸应该注意的事项
艾灸前
1、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
2、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艾灸中
1、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2、艾灸中必须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
3、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
艾灸后
1、艾灸完2小时内,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脸。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不可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我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3、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