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扁桃体息肉 > 病情诊断 > 扁桃体腺样体割不割这篇文章已完美解释清

扁桃体腺样体割不割这篇文章已完美解释清



北京雀斑哪里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713959.html

本文转载自静静地偷懒,原文标题

(腺样体的收割高峰已致,割还是不割?)

全文字数: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每年寒假暑假,医生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

“我孩子的扁桃体割吗?能不割吗?”

扁桃体和腺样体是什么?

传统扁桃体腺样体手术通常是因为反复感染,现在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引起气道阻塞。

除了更易感冒,孩子张口呼吸和打鼾就是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典型症状。

更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张口呼吸对孩子的影响,长此以往的张口呼吸和打鼾,

会严重降低孩子的颜值。

左边是切除腺样体长大后的容貌。

长期打鼾鼻塞,不仅会影响孩子学习,而且使孩子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容易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拉低颜值?影响学习?父母绝对不允许。

扁桃体和腺样体在12岁时基本退化。在儿童幼年的时候肥大,6到8岁时到达顶峰,伴随年龄的增大,体积大小会逐渐萎缩,

一般情况,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缓解,但这种趋势是无法预测的。

静待自然萎缩退化?还是积极手术切除?这是家长的问题。

以下情况建议尽快手术

1、扁桃体炎症反复发作,1年内感染发作多于7次,或持续2年每年感染发作多于5次,或连续3年每年感染发作多于3次,

2、中重度鼻塞者,阻塞症状(张口呼吸、闭塞性鼻音或嗅觉障碍)已持续发作至少1年,并且保守治疗无效。

3、由于腺体肥大而导致的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哮喘等疾病反复发作。

当症状并没有那么严重时,家长和医生也需要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

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1、手术相对于其他替代治疗方案的风险与获益比较

2、患者家庭及和患者本人的意愿

3、患儿对抗生素和其他保守治疗的耐受情况和治疗效果

4、因为疾病缺勤对患儿学习成绩的影响

家长也可能有以下顾虑

全身麻醉,孩子会变傻吗?

二三十年前的扁桃体和腺样体手术都在局部麻醉下完成。那么现在为什么一定要全身麻醉呢?全身麻醉会不会让孩子变傻?

现在全身麻醉不管是效果还是术中的监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在婴幼儿中,单次短时间地进行全身麻醉和使用神经药物对于婴幼儿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不会有负面影响。

相比于全麻手术,局部麻醉手术中的疼痛和恐惧感却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

全身麻醉手术能消除孩子在手术过程中的紧张和害怕,也有助于医生更好的进行手术。

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后

会不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扁桃体和腺样体作为淋巴系统给孩子提供免疫力,这也就是为什么,3岁以下的孩子,一般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通常以药物和观察等保守治疗为主。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免疫系统越来越完善,扁桃体和腺样体的作用就慢慢弱化,所以进行手术切除后,不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扁桃体和腺样体有必要同时切除吗?

因单纯的扁桃体反复感染而手术,一般只需要切除扁桃体。

因梗阻原因而手术,考虑到腺样体切除后,扁桃体可能会有代偿性增大,所以建议同时切除。但如果扁桃体体积确实很小,也没有感染的病史,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后,可以选择单独切除腺样体。

手术怎样做的?

会留疤吗?出血多吗?

手术操作从口腔进入,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不会在面部留有疤痕。

现在大多采用低温等离子刀头进行手术,在切除的时候同时止血,手术中出血量很少,而且刀头产生的温度较传统电刀低,不会对周围组织结构造成“热损伤”。

手术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01

进食难

因为手术就在咽喉部位,术后的疼痛会让孩子拒绝进食,一般以较冷的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主(肉松粥、汤面、馄饨、肉末、菜泥、蛋糕、小汤包子等),可以减少因为食物而引起的刺激,也可以防止出血。

02

术后出血

特别容易发生在手术当日和手术后6-10日,手术后一周是手术部位白膜(手术区域表面覆盖的白色膜状物,一般在术后1-2日生长,有保护伤口的作用)开始脱落,浅层的血管可能暴露,引起出血。

手术后,鼻腔和咽部流出鲜红的血液,或术后唾液或呕吐物中有少量血液是正常现象,如出现大量鲜红血液,医院。

03

感染

术后感染表现为发热、咽痛、耳后疼痛,如果持续时间大于3天,且逐渐加重,则可能有感染的危险,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

04

复发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复发,这可能与淋巴组织增生活跃有关。另外在手术切除后,也可能发生代偿性的增生,比如扁桃体切除后,舌根的淋巴组织增生,并向扁桃体窝内生长,感觉切除的扁桃体又回来了。

一般来说,如果增生的淋巴组织没有引起严重的症状,可以密切观察,不需要再次手术处理。

需要手术吗?

能保守治疗吗?

还是需要听听耳鼻喉科医生的专业建议。

本文转载自静静地偷懒,原文标题

(腺样体的收割高峰已致,割还是不割?)

更多健康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jqopo.com/bqzd/13838.html